一人一车,坚守平凡
记校园电动车司机欧阳贤章
人文学院14级新闻学 何玲
他叫欧阳贤章,是井大的第一批校园电动车司机。出生于1962年的他,上世纪90年代入党。当过兵,当过村干部,也曾在乡政府任职。
欧阳贤章能成为一名校园电动车司机,或许带着几分偶然。2006年,他进入365娱乐城任职保安。随着南北校区的逐步发展,校园电动车的开通也逐步提上了日程。在2008年,工作口碑好又会开车的欧阳贤章,摇身一变就成了井大第一批电动车司机,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一眨眼七年就过去了。
不敬岗,就下岗;不爱业,就失业
谈到校园电动车,欧阳贤章总有说不尽的话题。他告诉记者,学校目前共有4辆校车,分别被4位司机承包。由于欧阳贤章是第一批“元老级”校车司机,在其他三位司机的眼中,他就是校车队的“头儿”,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都是直接找他。
欧阳贤章以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上班期间,不论刮风下雨,也不论严寒酷暑,他总是在七点之前赶到学校,这是他的习惯,更是对同学们的负责,他不愿让同学们早起等不到校车。出发前,他每次都要将他的3号校车进行全面检查,刹车、轮胎、门窗……就连扶杆上的螺丝也不放过。因为他总说:安全至上。
每天早晨,校车一到,早已在此等候师生就一起涌上车。欧阳贤章习惯性地同他们打招呼,与他们聊天,还时不时地提醒大家“不急,大家慢一点”。等到乘客都上车了,他便帮乘客把门关好,提醒他们注意安全。7:10,第一趟校车准时出发,迎着晨光,开始一天的新旅程。
最晚的一趟校车是22:00从南区起点站开往北区学生宿舍。学校的南区到北区还是有相当的距离,学生若是错过了最后一趟校车,就得步行半个小时左右,为此,欧阳贤章在发车前总是小心翼翼,在时间和座位允许的情况下,尽量多等一会儿,让更多的人搭上车。每天下班后,他将车开到车库,给车充好电,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。
这么多年,他一直是“自我加压,做好本职工作”。他说:“开车要安全第一,让为先。”在他手上的方向盘,从没出过事故。“我们必须爱岗敬业。不爱岗,就下岗;不敬业,就失业。”这些话他经常挂在嘴边。
甘于奉献,七年无悔
“工作时间长,难熬。时不时会受气,受委屈。”这是欧阳贤章对校车司机工作总的感觉。
由于校园电动车的特殊性,司机除寒暑假外,每个星期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,而中午也基本没有停过。有时候客流量大,就不停地跑,因此偶尔会感到有些厌烦。“乘客较少的时候还好,我可以与他人聊聊天,时间过得也就快了。”
记者发现,在天气晴朗的时候,校车司机经常坐在路旁的树下吃盒饭,有时还没吃两口,就要起身开车。“没办法,我们不能耽误发车时间。三餐时人流量最大,也是我们最忙的时段,我们几乎很少吃到热菜热饭。对我们来说,一顿饭吃一两个小时都是很常见的事。”
欧阳贤章透露,在校车上,他们也经常充当“出气筒”,很多乘客不会理解他们,总是将怨气撒在司机头上。“因为我们是临时工,很多人对我们都有偏见。”他望着窗外,脸色凝重地说。
然而,面对着这些艰辛,欧阳贤章唯一能做的只有“忍”,以平常心对待。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,勤勤恳恳地工作,热情待人。他说:“这开校车也要心态好,人就是这样,不管收入多少,只要做得舒服,就能坚持下去。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,也不后悔。”
和蔼幽默,待人真诚
“七年的时光,变化很大。我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,连校车都用坏一辆了。”“唯独没有变的是那仍然一元一趟的车费……”欧阳贤章笑着补充道。
据悉,最初的校园电动车是一种敞篷车,而如今的都是在2012年以后采购的,“这是一种新型的电动车,我看那合格证上是写着农村小公交。”走进3号校车,记者观察到,驾驶台的旁边有着老虎钳、扳手、螺丝钉等,还摆放着一盆三十厘米左右高的金桔树,他说,那是去年自制的盆景,闲来无事,还可以观赏,给它修剪枝叶,挺有趣的。
欧阳贤章告诉记者,在校车上,经常有乘客粗心大意者掉东西,捡到手机、饭卡、书本、雨伞等等也是家常便饭。因此,欧阳贤章还要经常充当保管员和送货员。曾记得在一个夏天的雨夜,一位从外地来学校出差的女子,下车后落下一部笔记本电脑。欧阳贤章发现后,知道失主着急,便想尽办法联系到失主,二话不说就冒雨将笔记本电脑送还。
在广大同学的眼中,欧阳贤章是一位真诚,和蔼,非常健谈的大叔。“3号校车的司机很喜欢聊天,他和蔼可亲,非常幽默。我经常是坐他的校车,和他聊天十分有趣。”一位来自商学院13级财管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。
迎面走来五位外国留学生,他们纷纷向欧阳贤章打招呼。“他们一个叫李红,一个叫林涛逸,一个叫杜思义……他们都是约旦人,但现在也是用中文名字。每次寒暑假回来,他们都会特意来看我,而且还给我带特产。前不久,他们还教了我一些简单的英语呢!”欧阳贤章笑着向记者介绍他的外国朋友。“心情好的时候,我喜欢一边开车一边唱唱歌,或者吹吹口哨,还时常引来阵阵欢呼声。”欧阳贤章乐呵呵地说。
“我对井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,我会一直从事这行职业,直到我退休。”欧阳贤章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,在他的校车上。“在寒暑假,隔的时间有点久,倒也有点想念,就时常回到井大看看。”他说,在他心里,校车早已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,井大也是他温暖的家。
7年的风雨无阻,其背后的艰辛与坚韧,远不是沿途的风景可以丈量的。他一直在路上,陪伴着校车的成长,见证着井大的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