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年,20多万人次,200余万元
爱心在校园接力前行
人文学院14级新闻学 章诗琪、翟玉标
“从1996年启动,学校坚持了20年,参与人数超过20万,累计收到爱心款200余万元,资助困难学生5000余人。”这是从校团委副书记胡闽华口中得到的关于“五十助一”的一组数字。
“一定要坚持办下去,并且与时俱进不断把它做的更大更强,帮助更多的人。”作为当年活动的发起人,现任校党委副书记肖长春对“五十助一”充满期许与鼓励。
爱心活动已坚持了20年
1996年,当时吉安师范专科学校(365娱乐城前身)校园内农村籍学生占全校学大多数,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,生活处于特困水平,温饱都成问题。时任校领导结合校情,发起了“五十助一”的爱心活动,由校团委组织并号召全校有条件的大学生每月捐献1元钱,老师每月5元,旨在集中全校力量,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友更好地完成学业。
作为活动的倡议者,当记者问起发起爱心活动的缘由时,肖长春说,活动发起是偶然的,也是必然的,没有什么特殊原因。就是那个时候看大家都特别穷,吃饭都成问题,当时学校有6000—7000人,一个月50元钱就可以解决一个人一个月的温饱问题了。据时任校团委书记的肖长春回忆,刚发起时宣传力度并不是很大,后面引起了学校党委注意后,学校专门在全校范围内开动员会,更有老师带头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,这才把“五十助一”有声有色地发展起来。
从1996“五十助一”工程启动,到2003年校团委结合实际,将“五十助一”活动延伸成“五十助一——与希望同行”活动,以学期为单位继续着爱心传承,并努力挖掘社会资源,积极拓宽筹集资金渠道,形成了全校师生与社会各界共同资助井大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。
有20多万人参与了爱心接力
从1996年到2016年;从“五十助一”到“五十助一——与希望同行”;20年间,共有20多届师生累计20余万人参与其中。胡闽华告诉记者,“这个活动最珍贵的并不是接收了多少钱,而是一届届师生团结互助的感情。一项能坚持20年并且将继续下去的爱心活动,它本身就是了不起的。”
“我们从学长那里接手过来,自然也要传承和发展好这项活动,会让爱心在井大继续延续下去,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。”校学生会实践部部长李宝威,来到井大的三年里,每次都会参与其中,最近更是成为了活动的组织者。
爱心集腋成裘:从1元到200余万元
“每人每月1元钱,我们每学期大概能收到7万元左右,20年里一共得到各项捐助200余万。”李宝威给了我们更详细的数字。
据他介绍,每学期由校团委发起活动倡议,各学院团委自行组织师生自愿捐款,所得款数以学院为单位统一交至校团委,校团委根据学院捐款确定各学院受助名额。家庭困难的同学可向学院团委提出申请,由班主任和学院团委书记签署意见后,上报校团委,待审核后确定最终受助名单,并将捐款情况以及受助人员予以公示。一般而言,受助对象按照每人每次300元的标准来定。
面对质疑,5000余名受助者如是回答
记者在学生中也了解到,一些同学对“五十助一”并不是很了解,甚至有些偏见,认为这是一种形式,一个面子工程,个别学院班级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。“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对它满意,我们只是倡议献爱心,并没有下任务。20年里受助的5000余名学生就是最好的解释。”胡闽华说,“现在人民富裕了,300块钱对一般人而言,起不了多大作用,之所以坚持,更多的是因为团结互助情谊传承。我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件事看单纯一些,受助者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,接受资助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,接受了资助更应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,树立自强不息、奋发向上的信心;资助人也应该平淡一些,不要把爱心变成了施舍。”
谈到关于“五十助一”印象最深刻的记忆,胡闽华给记者举例说,2012年政法学院张同学,身患重病在接受了大家7万余元资助后,毅然把手术后剩下的两万元转捐了出来,尽管他此后恢复还需要一大笔费用,但是在他看来,有人比他更需要这笔钱。“这也是’五十助一’的一种诠释,以善促善,让爱的力量来温暖更多的人。”
爱心在延续
爱心不光在本校,也在希望小学里发出温暖。一方面支持在校学生,一方面帮助希望工程。肖长春告诉记者,“五十助一”在井大开展,还在永新县的一所希望小学江畔小学里延伸着。当时是从一年级中挑选一批最困难的学生,一直资助到小学毕业。
“除了传统的五十助一,我们还有开展临时性质的募捐和义卖活动。同学们的参与度也会提高,团结互助的氛围也会更浓。”李宝威说,这几年他们也在尝试多样的爱心方式,以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。
肖长春对记者说,学校打算在坚持的基础上去发展校友以及社会的力量,来丰富活动的内容,扩大活动的影响。“一定要坚持办下去,并且与时俱进不断把它做的更大更强,帮助更多的人。”